单科/多科目查缺补漏:
针对情况:学习能力强但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,没有完全吸收理解知识内容,知识点构架不完整,后期学习进度跟不上,缺乏考试技巧、解题方法,应试能力较差。
解决策略:采用1对1辅导,帮助学生理解与夯实基础知识,构架知识体系,开展综合性题型训练,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,提高应试技巧,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。真正做到“讲一、练一、会一”进而能够举一反三,专项指导专项训练,尽快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,从而使学习成绩稳步向上并实现最后突破。
全日制管理
针对情况:家住地址远;基础薄弱,没掌握考试考点,没有完整学习系统、学习规划,个别科目瘸腿现象,成绩普遍低下,学习吃力,自主能力差,学习兴趣低落;平时家长比较忙顾不上孩子学习。
解决策略:采取全托管教学,结合考试大纲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各科基础知识,夯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,构架知识框架,教授典型题型,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学习、监督、应试能力,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,拓展学生知识,训练学生能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典型题目和综合题型的能力。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知识考点从容应对考试、成绩得以突破。
小升初的重要性数学辅导教材学习技巧。
“新教材版面新颖别致,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吸引力。”讲座一开始,汪伏明老师就向现场学生介绍了改版后的新教材。他说,传统的教材让人感觉到数学枯燥、单调和抽象,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多,而新教材与实际相结合,内容新颖,增添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。
上册教材中有初步认识线段、角,下册有相交线与平行线,三角形等几何知识,通过对学具,模型,实物的具体描述,引导学生提高识图、画图和推理能力。
新教材开设了“阅读与思考”、“观察与猜想”和“数学活动”等栏目,通过摆火柴棒、搭积木、摸球和玩七巧板,指导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。
巧用五字诀学习法
作为初一新生,在学习数学时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,可以事半功倍。汪老师建议巧用读、听、议、练、评五字诀。
读:即预习,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,对下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,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,再上课时听讲就能做到有的放矢。
听:听课是课堂学习最为重要的环节,学生应在预习的基础上听,养成做笔记的习惯,重点结论、典型例题、方法规律等要有所记录。
议:评议讨论,就是积极参与课堂的问题讨论,积极主动、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,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乎逻辑的讨论与质疑。
练:适当做习题,把握重难点,对重点练而不厌,对难点要锲而不舍。
评;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,在目标的指导和鞭策下学习,提高学习效率。
课后练习要适度
“我听见就忘了,我看见就记住了,我做了就理解了。”汪老师说,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,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。
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,学生可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搭配几何体,从不同角度去感知;学习有理数,学生掌握了负数以后,可以利用温差测量山高。
学数学,很多学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。汪老师建议,课后练习不宜做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,盲目追求纯粹理论上的证明或技巧,如二次根式中的二、三重根号的化简,甲线段的立方等于乙线段的平方与丙线段的积等,而应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,特别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同时注意,解答的书写过程应严谨,既重结果,更重过程,结论的表述力求准确精炼,对结论获得的演算、推理过程也要步步有据,条理清晰。
成都小升初入学方式是比较清晰透明的,主要以四大入学方式为主,但也不免有其他小升初择校入学的方式。下面就来详细的解读一下成都小升初多样的入学方式,供2018成都小升初择校家长参考。
一、公立小升初
方法一:压证
即通过华杯赛和国奥赛证书压证,进入公办学校。众所周知,公办学校十分青睐“双一”的孩子的。当然各个学校不一样,要求自然也不一样。
部分学校要求双一,部分学校可以“一拖二”,部分学校“双二”也可,甚至有些学校对男生女生的要求会不同。
方法二:调考
调考就是每学期开学或期末,各区举行的抽查学校考试,即调研考试,成都各区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调考,以及调考时间。(青羊区不看重调考成绩)
调考可以说是通往成都小升初重点名校的一条捷径,考得好的学生,很多公立会先根据调考成绩录取一部分孩子,同时小升初时,调考成绩也可以作为择校的依据。每个区的调考政策都不一样,考试分值也不一样。
方法三:特长生
艺体特招是块敲门砖,择校热不可避免。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加入到艺体特长的招生行列。
方法四:随机派位
1.大摇号
大摇号也叫第三批次微机派位。
参加派位学校有石室中学(北湖校区)、成都七中(高新校区)、树德中学(光华校区)、树德中学(外国语校区)、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、成都市第十一中学校(女子实验学校)
其中郊区县大摇号只能报考树德中学(外国语校区)
第三批次学校实行网上报名、在符合条件的学生中随机派位录取的办法。若符合条件的报名学生数未超过学位计划,则直接录取所有报名学生。网上报名工作6月下旬进行,7月进行派位并出录取结果。